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三年春色过边城,萍迹东归未有程。 细细和风红杏落,涓涓流水碧湖明。 花林啜茗添幽兴,绿亩观耕称野情。 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钟鼓乐清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指某一年的干支纪年,壬午年。
  • 河中:地名,指河中地区,古代中亚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 萍迹:比喻行踪不定,像浮萍一样漂泊。
  • 啜茗:喝茶。
  • 要荒:指边远地区。
  • 同入贡:一同向中央王朝进贡,表示臣服。
  • 钟鼓:指钟和鼓,古代用来报时或举行仪式的乐器。

翻译

在壬午年的春天,我游历了西域的河中地区,已经三年了,春天的气息已经越过了边城。我的行踪如同浮萍一般漂泊,还没有确定归程。微风轻拂,红杏花瓣轻轻飘落,清澈的溪水在碧绿的湖面上闪烁着光芒。在花林中品茶,增添了几分幽静的兴致,而在绿野中观看农耕,更显得野趣盎然。不知何时,边远地区的人们能够一同向中央王朝进贡,那时普天之下,钟鼓齐鸣,庆祝和平与繁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西域河中地区游春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细细和风红杏落,涓涓流水碧湖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宁静。后两句“花林啜茗添幽兴,绿亩观耕称野情”则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结尾的“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钟鼓乐清平”则寄托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深切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