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晦叔牧松斋

· 黄玠
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 亦有牧养恩,异彼牛羊竖。 结构岂在多,政为读书故。 铜炉□棐几,茧纸石砚具。 松影扫更合,松声吹不去。 坐此岁月长,当知茯苓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牧养:抚养,培育。
  • 牛羊竖:指放牧牛羊的人。
  • 结构:这里指建筑。
  • 铜炉:铜制的香炉。
  • 棐几:古代的一种矮桌。
  • 茧纸:用蚕茧制成的纸,质地坚韧。
  • 石砚:石制的砚台。
  • 茯苓:一种药用菌类,常生于松树根部。

翻译

在山中捡拾松子,种在庭院中成为树木。 我以抚养之恩对待它们,与那些放牧牛羊的人不同。 这里的建筑并不繁多,正是为了读书的需要。 铜制的香炉,古朴的矮桌,坚韧的茧纸和石制的砚台一应俱全。 松树的影子不断被扫过又重新合拢,松树的声音吹拂不去。 坐在这里,岁月悠长,应当知道茯苓生长的地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山中读书的静谧场景,通过拾松子种树、牧养松树与放牧牛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知识的尊重。诗中“松影扫更合,松声吹不去”巧妙地以松树的影子和声音为载体,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结尾提及茯苓,暗示了与松树共生的自然奥秘,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