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雨苕溪渔隐歌
吾闻天目山中乃有千尺之悬泉,下赴大谷为奔川。
百里清苕净如练,云光鸟影濯濯涵漪涟。峰峦过尽见城郭,春申剑履三千客。
当时歌扇吹香拂舞茵,此夜啼螀寒月白。何如鸭觜滩头结屋三两椽,苕花开时鱼满船。
携书一卷篷底读,琼瑰玉佩声琅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目山(tiān mù shān):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以山势险峻、瀑布众多而著名。
- 悬泉:悬挂的泉水,形容瀑布。
- 大谷:深谷。
- 苕溪(tiáo xī):河流名,位于浙江省。
- 濯濯(zhuó zhuó):清澈明亮的样子。
- 涵漪涟(hán yī lián):水波荡漾的样子。
- 春申:指战国时期的春申君,以养士闻名。
- 剑履:指士人的服饰,剑代表武士,履代表文士。
- 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 吹香:扇子挥动时带起的香气。
- 舞茵:舞蹈时铺在地上的垫子。
- 啼螀(tí jiāng):蝉的一种,此处指蝉鸣。
- 寒月白:寒冷的月光。
- 鸭觜滩(yā zuǐ tān):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苕花(tiáo huā):苕溪边的花。
- 篷底:船篷下。
- 琼瑰玉佩(qióng guī yù pèi):美玉制成的佩饰,此处形容读书声清脆悦耳。
翻译
我听说在天目山中有高达千尺的瀑布,水流奔腾而下,汇入深谷成为汹涌的河流。百里长的清澈苕溪如同洁白的绸带,云彩和鸟影在明净的水面上映照,波光粼粼。穿越重重山峦,可以看到远处的城郭,想起春申君曾有三千门客,当时歌舞升平,扇子挥动带来香气,舞垫上轻歌曼舞。而今夜,只有蝉鸣和寒冷的月光相伴。相比之下,我更愿在鸭觜滩头搭建几间小屋,当苕花盛开时,渔船满载而归。我带着一卷书在船篷下阅读,读书声如同美玉佩饰般清脆悦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色和苕溪的清澈宁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对比了春申君的繁华与现今的寂静,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结尾处,作者以读书声比喻为琼瑰玉佩,形象生动,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操和对知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