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咏十六首石林精舍

· 黄玠
越俗好巫鬼,白鹤乃有神。 庙享非一朝,山木已千春。 客行亦少憩,焉知伪与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俗:指古代越地的风俗习惯。
  • 好巫鬼:喜欢巫术和鬼神之事。
  • 白鹤:一种鸟类,常被视为祥瑞或神灵的象征。
  • 有神:具有神性或被认为有神灵附体。
  • 庙享:在庙宇中祭祀。
  • 非一朝:不是短时间,指历史悠久。
  • 山木:山中的树木。
  • 千春: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 少憩:稍作休息。
  • 焉知:怎么知道。
  • 伪与真:真假,指事物的真实与虚假。

翻译

越地的风俗喜好巫术和鬼神之事,白鹤因此被视为有神灵的存在。庙宇中的祭祀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山中的树木也见证了千年的春秋。我作为过客在此稍作休息,又怎能分辨这其中的真假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越地对巫鬼文化的崇拜,以及白鹤作为神灵象征的深远影响。通过“庙享非一朝,山木已千春”的叙述,展现了这一信仰的古老和持久。结尾的“客行亦少憩,焉知伪与真”则表达了作者作为外来者,对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敬畏与好奇,同时也透露出对事物真伪难辨的感慨。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