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伯衡兼呈叔父元理元美二首

· 黄玠
阳鸟尚谋食,候虫犹念衣。 口体见驱迫,使我远别离。 历历路半千,迢迢江两涯。 悠悠去乡邑,往往见絷縻。 年衰酒况恶,引饮不满卮。 形影相嘅惜,恐为时所悲。 弁山非故山,怆然寄幽期。 馀生苟木陨,犹及尔东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鸟:指候鸟,因候鸟随季节变化,如同太阳运行,故称阳鸟。
  • 候虫:指随季节变化,鸣声不同的昆虫。
  • 口体:指生活所需,即食物和衣物。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絷縻:束缚,限制。
  • :古代的一种酒器。
  • 嘅惜:感慨,惋惜。
  • 弁山:此处指作者所在的山,非故乡的山。
  • 幽期:隐秘的约定或期望。
  • 苟木陨:如果树木凋零,比喻如果自己生命结束。

翻译

候鸟尚且为食物谋划,季节虫儿也还惦记着衣裳。 生活的需求迫使我离开,让我与你远别离。 路途清晰却有千里之遥,江水两岸相隔迢迢。 离乡背井,常常感到束缚。 年岁已高,饮酒也不如从前,举杯难满。 形影相吊,感慨万分,恐怕被时代所遗忘。 弁山虽非故乡的山,却在此寄托了我的期望。 若余生如树木凋零,还希望能与你一同东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生活所迫而远离家乡的无奈与感慨。诗中,“阳鸟”与“候虫”作为自然界的生物,尚且有其生存的追求,而人亦如此,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亲人和故土。诗中的“迢迢江两涯”和“往往见絷縻”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离乡的束缚感。末句“馀生苟木陨,犹及尔东归”则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的希冀,即使生命将尽,也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与亲友团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