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雨中闻鹃

蜀魄抑何灵,年年不负盟。 才过百五日,便作两三声。 渠自怀归计,人因恼别情。 凄凉无处著,那更雨如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魄:指杜鹃鸟,因其叫声凄切,常被用来象征哀怨之情。
  • 抑何:为何,多么。
  • 不负盟:不违背约定,这里指杜鹃每年按时啼叫。
  • 百五日:指清明节前后,大约是农历三月初五,距离立春约一百零五天。
  • :它,指杜鹃。
  • 凄凉无处著:凄凉之情无处安放。

翻译

杜鹃的啼声为何如此灵动,每年都如约而至。 才过了清明节的百五日,便开始两三声地啼鸣。 它自己或许在计划归途,人们却因此感到离别的烦恼。 凄凉之情无处安放,更何况那倾盆大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杜鹃的啼声和清明时节的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诗中,“蜀魄抑何灵”一句,既赞美了杜鹃的啼声,又暗含了对其哀怨之情的共鸣。“才过百五日,便作两三声”,巧妙地将时间与杜鹃的啼声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后两句“凄凉无处著,那更雨如倾”,则通过对比凄凉与倾盆大雨,加深了离别之情的沉重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