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书史系按察司所委平反劝课

翩翩旌旆下吾邦,六邑喧传姓字香。 不著一尘秋夜月,谨施三尺晓天霜。 平反狱讼缧囚喜,劝课农桑惰叟忙。 昨拜荆州天与幸,敢趋行幕献诗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翩翩(piān piān):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
  • 旌旆(jīng pèi):古代旗的一种,泛指旗帜。
  • 六邑:指六个县。
  • 姓字香:指名声好,受人尊敬。
  • 不著一尘:形容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尘埃。
  • 谨施三尺:指严格执法。三尺,古代剑的长度,比喻法律。
  • 晓天霜:比喻清晨的严寒,也象征法律的严明。
  • 平反:纠正错误的判决。
  • 缧囚(léi qiú):被囚禁的人。
  • 劝课农桑:鼓励和监督农业生产。
  • 惰叟:懒惰的老人。
  • 荆州:地名,今湖北省的一部分。
  • 天与幸:天赐的幸运。
  • 行幕:指官员的临时办公处。

翻译

旗帜飘扬,风度翩翩地来到我们的地方,六个县都在传颂着他的好名声。 秋夜的月亮干净得没有一丝尘埃,清晨的严霜象征着他严格执法。 他纠正了错误的判决,让被囚禁的人感到欢喜,鼓励和监督农业生产,让懒惰的老人也忙碌起来。 昨天有幸拜访了荆州,我敢在官员的临时办公处献上这首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下乡巡视的场景,通过“翩翩旌旆”、“不著一尘”的意象,展现了官员的高洁形象。诗中“平反狱讼”和“劝课农桑”两句,直接反映了官员的公正执法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了其为民服务的宗旨。结尾的“敢趋行幕献诗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官员的政绩,也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勤劳的推崇。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