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客诗

有客有客来象山,渡青海,飞龙湾。陪道主,登玉坛; 吐星宿,呈琅玕。出入爪甲冰雪寒。号鬼母,惊神肝,一声吹裂虎豹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象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虚构之地。
  • 青海:地名,指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这里可能指广阔的蓝色海洋。
  • 龙湾:地名,可能指形状似龙的海湾。
  • 玉坛:玉制的祭坛,古代用于祭祀。
  • 星宿: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群,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 琅玕:美玉或玉石的光彩,这里形容星光璀璨。
  • 爪甲:指甲,这里形容冰雪的锋利和寒冷。
  • 鬼母:传说中的鬼神之母,这里形容声音的威力。
  • 神肝:神的心脏,这里形容声音震撼心灵。
  • 虎豹关:比喻险要的关口,这里形容声音的威力足以震撼或打开任何难关。

翻译

有客人从象山来,穿越广阔的青海,飞越龙湾。陪同道主,登上玉制的祭坛; 吐露出星光璀璨,如同美玉的光彩。出入间,冰雪般锋利寒冷。呼号声如鬼母,惊动神的心脏,一声吹响,足以裂开虎豹守卫的险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来自遥远的象山,穿越青海和龙湾,陪同道主登上祭坛,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威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星宿”、“琅玕”、“爪甲”等,形象地描绘了客人的超凡脱俗和神秘力量。特别是“号鬼母,惊神肝,一声吹裂虎豹关”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客人声音的震撼力和威力,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超自然的氛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超凡力量和神秘世界的向往和赞美。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