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钱唐七月廿三日事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后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紫微老人迷醉眼,綵红犹挂米盐商。
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
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
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
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斗:指日食。
- 妖蟆:传说中的怪物,这里比喻日食时的阴影。
- 燧光:火光,这里指日食时的景象。
- 瓠子: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地名。
- 鲊瓮:古代盛鱼酱的陶器。
- 蕲州:地名,今湖北省蕲春县。
- 钱唐:即钱塘,今杭州。
- 火鳅:传说中的水中怪物,比喻战乱。
- 千寻锁:形容锁链极长。
- 铁马:战马。
- 半段枪:形容枪杆断裂,战事惨烈。
- 紫微:星名,这里指高官。
- 綵红:彩色的旗帜。
- 米盐商:指商人。
- 麋鹿台:地名,可能指宫廷或贵族的狩猎场所。
- 春似海:形容春光灿烂。
- 鸳鸯湖:地名,可能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 水如汤:形容水热。
- 三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比喻险恶之地。
- 六郡良:指忠诚的士兵。
- 子仪:唐代名将郭子仪。
- 惊贼胆:使敌人害怕。
- 在戎行:在军队中。
- 东门猛虎:比喻凶猛的敌人。
- 穷投井:比喻陷入绝境。
- 九城:指城池众多。
- 松桧长:松树和桧树,比喻国家的栋梁。
翻译
儿童们十天前报告日食,前后出现了妖蟆和燧光。 瓠子地的形势正威胁着鲊瓮,蕲州的血已经流到了钱塘。 火鳅在东边拉扯着千寻长的锁链,铁马在西边奔驰,枪杆已断。 紫微星下的老人眼神迷离,彩旗还挂在商人的米盐上。 麋鹿台前的春光灿烂如海,鸳鸯湖上的水热如汤。 凶恶之人不逃往三危之地,义士们怎能没有六郡的忠诚士兵。 别说子仪能让贼胆战心惊,已经听说有人在军队中。 东门的猛虎陷入绝境,尚且依赖着九城的松桧长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混乱景象,通过日食、战乱、地名的变化等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诚义士的赞扬。诗中“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形象地描绘了战事的惨烈,而“紫微老人迷醉眼,綵红犹挂米盐商”则讽刺了高官的昏庸和商人的无知。最后,“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则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忠诚之士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