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法吏:执法的官员。
- 悖(bèi):违背,违反。
- 仁人:有仁爱之心的人。
- 根所自:根源所在。
- 吏德:官员的德行。
- 离:丧失,背离。
- 柱后法:古代法律中的一种,指严厉的法律。
- 辇火:车载火把,比喻紧急措施。
- 焚辎:焚烧的辎重,比喻危机。
- 汉儒论:汉代儒家学者的言论。
- 残贼:残害,伤害。
- 软罢:软弱无力。
- 敷国惠:广泛施予国家的恩惠。
- 膏:滋润,滋养。
- 残民痍:受伤害的民众。
翻译
百姓中有杀害长官的,这在道理上是极大的违背。 仁爱的根源在于人心,但官员的德行早已丧失。 应当施以严厉的法律,紧急采取措施以解救危机。 那些汉代儒者的言论,担忧残害和软弱无力。 愿广泛施予国家的恩惠,以滋养那些受伤害的民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法吏”职责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官员德行的缺失和法律的必要性。诗中,“仁人根所自”与“吏德久已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仁爱与德行的重要性。后文提到“柱后法”和“辇火救焚辎”,表达了对于严厉法律和紧急措施的期待,以纠正社会的不正之风。最后,诗人希望国家能广泛施惠,治愈民众的创伤,体现了深厚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