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庚子重阳后五日再饮谢履斋光漾亭履斋出老姬楚香者侍酒之馀与紫筼生赋诗

满城风雨送重阳,雨后花开重举觞。 仙客新来殷七七,佳人老出楚香香。 干时懒上平蛮策,度世惟求辟谷方。 光漾亭中诗易老,不须春梦到南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正庚子:元朝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 举觞:举杯饮酒。
  • 仙客:指有仙人般超凡脱俗气质的人。
  • 殷七七:人名,可能指某位仙风道骨的人物。
  • 楚香香:人名,老姬的名字,可能因其来自楚地而得名。
  • 干时:指时局或时代。
  • 平蛮策:平定边疆蛮族的策略。
  • 度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辟谷方:道教修炼方法,指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 光漾亭:亭子的名字,可能因亭中光线明亮、波光粼粼而得名。
  • 诗易老:指诗歌创作容易使人感到时光流逝,产生老去的感觉。
  • 春梦:比喻美好的但转瞬即逝的幻想或愿望。
  • 南堂:南面的堂屋,这里可能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回忆之所。

翻译

满城的风雨送走了重阳节,雨过天晴后,我们再次举杯欢聚。新来的仙客气质非凡,如同殷七七一般;而佳人楚香香,虽已年老,却依旧风韵犹存。我懒得去思考如何平定边疆的策略,只愿寻求超脱世俗、不食人间烟火的长生之道。在光漾亭中,诗篇容易让人感叹时光易逝,我不愿再做那些春梦,向往南堂的美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后的一次宴饮场景,通过对仙客和佳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诗中“干时懒上平蛮策,度世惟求辟谷方”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淡漠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结尾的“光漾亭中诗易老,不须春梦到南堂”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