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婺源紫虚观

书卷携来寓紫虚,凭高凝眺更无馀。 五山结邑龙盘踞,一水依城带卷舒。 旦暮鼓钟喧梵宇,高低楼阁壮神居。 年时除却酬香者,阛阓行人往复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ù):居住。
  • 紫虚:指道教的紫虚观,这里指婺源的紫虚观。
  • 凝眺(níng tiào):凝视远望。
  • 五山:指婺源周围的五座山。
  • 结邑(jié yì):聚集成邑,指城市。
  • 龙盘踞(lóng pán jù):比喻山势雄伟,如龙盘踞。
  • 一水:指环绕城市的河流。
  • 依城带卷舒:形容河流环绕城市,水波起伏。
  • 旦暮(dàn mù):早晚。
  • 鼓钟:寺庙中的钟鼓声。
  • 喧梵宇(xuān fàn yǔ):喧闹的寺庙。
  • 高低楼阁:高低错落的建筑。
  • 神居:指寺庙,神灵居住的地方。
  • 年时(nián shí):每年。
  • 除却(chú què):除去。
  • 酬香者(chóu xiāng zhě):前来烧香拜佛的人。
  • 阛阓(huán huì):市场,这里指城市。
  • 行人往复疏:行人往来稀少。

翻译

我带着书卷来到婺源的紫虚观居住,站在高处凝视远望,视野开阔无余。五座山环绕着这座城市,山势雄伟如龙盘踞;一条河流环绕城市,水波起伏,宛如带子卷舒。早晚间,寺庙中传来钟鼓声,喧闹而庄严;高低错落的楼阁,壮丽地耸立,仿佛是神灵的居所。每年除了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城市中的行人往来稀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婺源紫虚观的所见所感,通过高远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诗中“五山结邑龙盘踞,一水依城带卷舒”生动描绘了婺源的地理特色,而“旦暮鼓钟喧梵宇,高低楼阁壮神居”则传达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结尾的“年时除却酬香者,阛阓行人往复疏”反映了观中的清静与世俗的远离,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