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省斋问月

开樽酹酒问婵娟,来照人间是几年。 从古到今今复古,才圆又缺缺还圆。 隔千里共何同异,描万象真无丑妍。 最是婆娑仙桂树,新枝不长出青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开樽:打开酒瓶。
  • 酹酒:以酒浇地,表示祭奠或敬意。
  • 婵娟:指月亮,也用来形容月色美好。
  • 从古到今今复古:从古至今,又从今回到古,形容时间的循环往复。
  • 才圆又缺缺还圆:月亮刚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形容月相的变化。
  • 隔千里共何同异:即使相隔千里,看到的月亮是相同的,这里指的是月亮的普遍性和共通性。
  • 描万象真无丑妍:描绘世间万物,真实无美丑之分,指的是月光的普照,不分美丑。
  • 婆娑:形容树影摇曳的样子。
  • 仙桂树: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象征长寿和不朽。
  • 新枝不长出青天:新生的枝条没有长到触及天空,这里可能暗指月宫中的桂树虽美,却无法触及天际。

翻译

打开酒瓶,倒酒祭奠月亮,我问那美丽的婵娟,你照耀人间已经多少年了?从古至今,又从今回到古,时间的循环往复;月亮刚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月相的变化不断。即使相隔千里,我们看到的月亮是相同的,这里指的是月亮的普遍性和共通性;描绘世间万物,真实无美丑之分,指的是月光的普照,不分美丑。最美丽的是那月中摇曳的桂树,新生的枝条没有长到触及天空,这里可能暗指月宫中的桂树虽美,却无法触及天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问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循环和月相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月亮普遍性和共通性的认识。诗中“从古到今今复古”和“才圆又缺缺还圆”巧妙地描绘了时间的循环和月相的变化,而“隔千里共何同异”则强调了月亮的普遍性和共通性。最后,通过对月中桂树的描绘,诗人可能暗指了月宫中的桂树虽美,却无法触及天际,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