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衡弟韵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道:指古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 浇风:指浮薄的社会风气。
  • 燕石:比喻珍贵但不被人重视的东西。
  • 什袭:重重包裹,这里指珍藏。
  • 连城:形容价值连城,非常珍贵。
  • 迂阔:指思想行为不切实际。
  • 狂徉:放纵不羁。
  • 鼎一脔:比喻极少量的美味,脔(luán)指切成小块的肉。
  • 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
  • 箪瓢:比喻简朴的生活,箪(dān)指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瓢(piáo)指用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或盛酒的器具。
  • 澹无虑:形容心境平静,无忧无虑。
  • 处污奚害洁: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不会损害其纯洁。
  • 声利徒:追求声名和利益的人。
  • 末路空皇皇:形容最终一无所获,空虚无助。

翻译

古代的道德准则已不再被遵循,反而浮薄的风气日益增长,人心所向,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珍贵的燕石被重重包裹珍藏,而价值连城的东西却被遗弃在路旁。你的贤德显得不切实际,你的正直变成了放纵不羁。世间的味道就像鼎中的一点肉,人们争相尝试。而我却心境平静,忘却了简朴的生活。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不会损害我的纯洁,看待变化都是平常之事。那些追求声名和利益的人,最终只会一无所获,空虚无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道与浇风、人心与时炎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道德准则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燕石”与“连城”的比喻,揭示了珍贵之物被忽视的悲哀,而“鼎一脔”与“染指”则讽刺了人们对利益的贪婪。最后,作者以自己的澹泊无虑与声利徒的末路空皇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坚守道德和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蒲道源

元眉州青神人,徙居兴元,字得之,号顺斋。究心濂洛之学。初为郡学正,罢归。晚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年余引去。起为陕西儒学提举,不就。优游林泉,病弗肯服药,饮酒赋诗而逝。有《闲居丛稿》。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