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逸之歌

菊之澹兮北门之秋,菊之靖兮栗里之丘。菊之逸兮审夫去留,老余圃兮海之陬。 饮菊泉兮谷之洲,征斯人兮吾谁与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àn):淡泊,恬静。
  • :安静,平和。
  • 栗里:地名,指栗树下的居住地。
  • 审夫去留:审慎地考虑去留问题。
  • :园地,这里指菊花园。
  • (zōu):角落,边远的地方。
  • 菊泉:指以菊花泡制的泉水,象征清雅。
  • 谷之洲:山谷中的小岛。
  • 征斯人:寻求这样的人。
  • (chóu):伴侣,同伴。

翻译

菊花淡泊,映照着北门秋日的宁静;菊花平和,生长在栗树下的山丘。菊花自由自在,让人审慎思考去留的意义;我老去在菊花园里,位于海角天涯。

我饮用着菊花泡制的泉水,在山谷中的小岛上,寻找着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我将和谁成为伴侣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菊花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菊之澤兮北门之秋”和“菊之靖兮栗里之丘”描绘了菊花在秋日中的恬静与平和,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后句“菊之逸兮审夫去留”则进一步以菊花的自由自在,引发对人生去留的深刻思考。结尾的“征斯人兮吾谁与俦?”则流露出对志同道合伴侣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寻求心灵伴侣的情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