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鹁鸪为颜氏妇赋

两鹁鸪,朝朝莫莫啼不休。天阴妇弃去,雨止还相求。 天公阴晴变不测,嗟尔夫妇难为逑。勃勃水西头,啼过东家楼。 东家楼前琅玕树,枝枝连理森相樛。无风无雨春正好,愿尔长作鸳鸯俦,莫效前身鹰隼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朝莫莫:早晚。
  • 难为逑:难以成为配偶。
  • 勃勃:形容鹁鸪的叫声。
  • 琅玕树:传说中的仙树,这里指美好的树木。
  • 连理: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
  • 森相樛:枝叶茂密地交错在一起。
  • 鸳鸯俦:鸳鸯伴侣,比喻恩爱夫妻。
  • 鹰隼仇:鹰和隼是猛禽,这里比喻敌对或不和。

翻译

两只鹁鸪,从早到晚不停地啼叫。天阴时,妇人离家出走,天晴后又回来寻找。 天公的阴晴变化无常,可怜这对夫妇难以成为真正的伴侣。鹁鸪在水西头叫着,啼声传过东家的楼房。 东家楼前有一棵美丽的树,枝枝相连,茂密的枝叶交错在一起。没有风雨的春天正是美好,愿你们长久地做恩爱夫妻,不要像以前的鹰隼那样成为仇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鹁鸪的啼叫和天象的变化,隐喻了人世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姻的不易。诗中“天阴妇弃去,雨止还相求”反映了夫妻间情感的脆弱和复杂,而“天公阴晴变不测”则加深了这种无常感。后文以东家楼前的连理树为喻,寄托了对恩爱夫妻的美好祝愿,同时警示不要重蹈前人因仇恨而分离的覆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婚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情感变幻的深刻洞察。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