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王太守入罗浮寻梅花村不得用子瞻松风亭下梅花诗原韵有作予为和之

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 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 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 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罗浮:传说中的仙山名,相传为道家修炼之地。
子瞻:古代文人,指杜甫。
翠羽:指鸟的羽毛。
缟衣:白色细布衣服。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又称桃树。
玉女:传说中仙女的代称。

翻译

惠州王太守来到罗浮寻找梅花村,却未能找到。在松风亭下,写下了这首梅花诗,原诗的韵味我来和他一起补充。

水帘洞口的梅花村,梅花已不见余冰魂。美人已随明月消失,仿佛依稀穿着白衣来到黄昏。翠羽的鸟儿在幽谷中啾嘈,白云显得黯淡,愁绪笼罩着荒园。使君苦苦寻觅千万树,整个冬天冲雪也忘却了寒冷。急需在山岳间更多地栽植梅花,让它们依附其中吐露芬芳,如同扶桑树般灿烂。让玉女们插上梅花做发髻,也为老人们遮挡松门。千秋梅花可以用来泡浴,后世的君王们听到这首诗应当会感慨万千。罗浮和梅花村再次开辟,花开之时,邀请我一同倾倒清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罗浮寻找梅花村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描绘梅花、美人、鸟儿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