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使来聘

· 林光
平生肉眼非衡鉴,遥枉诸侯走币书。 两浙官舟催欲发,八闽风物信何如。 曾贪白月捞潭底,更觅遗珠到海隅。 俯仰乾坤留一笑,夕阳烟树半模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福建省。
  • 使:使者,代表。
  • :拜访。
  • 衡鉴(héng jiàn):古代称重器,比喻能够明察事物的真相。
  • :白白地,徒然。
  • 诸侯:各国的国君。
  • 币书:指书信。
  • 两浙:指浙江和浙西(今浙江和安徽)。
  • 官舟:官方的船只。
  • 八闽:指福建的八个州。
  • 风物:景色。
  • 白月:白色的月亮。
  • :捞取。
  • 潭底:水潭底部。
  • 遗珠:失落的珍珠。
  • 海隅:海边。
  • 乾坤(qián kūn):天地,世界。
  • 夕阳:傍晚的太阳。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翻译

闽使前来拜访, 我平素眼力不如衡鉴,徒然让各国使者奔波传书。 浙江和浙西的官船催促着要启程,福建的风景又有何等美丽。 曾经贪恋着白色的月亮在水潭底下捞取,又去寻找失落的珍珠到海边。 俯仰间留下一丝微笑,夕阳下烟雾笼罩的树木半隐半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福建的使者前来拜访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身眼力不如衡鉴的自嘲,表达了对使者奔波传书的歉意。诗中描绘了浙江、浙西和福建的风景,展现了各地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曾经贪恋月光和寻找珍珠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淡然态度,夕阳下烟雾笼罩的树木也暗示了人生的朦胧和变幻。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林光

明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