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除: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
- 杂感:杂乱的感想。
- 陈恭尹:明代诗人。
- 举世:全世界,指所有人。
-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
- 近歌:近来吟咏。
- 年冉冉:岁月慢慢流逝。
- 昔咏:过去吟咏。
- 黍离离:黍子茂盛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黍离》,常用来象征忧国忧民之情。
- 儒术:儒家学说。
- 禅灯:禅宗的灯火,象征禅宗的智慧。
- 偶窥:偶然窥见。
- 高与洁:高尚和纯洁。
- 千载:千年,指长时间。
- 欲谁欺:想要欺骗谁。
翻译
世上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但不如我自己了解自己。近来我吟咏着岁月的流逝,回忆起过去吟咏的黍离离。我哪敢自称精通儒家学说,只是偶尔窥见禅宗的智慧。如果说我高尚和纯洁,那么千年之后,我想要欺骗谁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尽管世人都对他有所了解,但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诗中通过对比“近歌年冉冉”与“昔咏黍离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回忆。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对儒术和禅宗的理解只是皮毛,不敢自夸。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果他自诩高尚纯洁,那么这种自诩在千载之后又有何意义,暗示了真实与虚伪的辩证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和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