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平甫入西樵山

香丘久不到,每梦碧云层。 尘海讵应杳,烟霞更一登。 采还台岭药,摹入剡溪藤。 颓落前朝寺,相看慰发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丘:指西樵山,因其山中多香木而得名。
  • 碧云层:形容山中云雾缭绕,景色幽美。
  • 尘海:比喻纷扰的世俗世界。
  • 讵应杳:岂能深藏不露。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也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 台岭药:指山中的药材。
  • 剡溪藤:指剡溪产的藤纸,这里指用藤纸作画或书写。
  • 颓落:衰败,破败。
  • 前朝寺:指历史悠久的寺庙。
  • 相看:相互对视。
  • 慰发僧:安慰年老的僧人。

翻译

我很久没有去西樵山了,每次梦里都是那层层叠叠的碧云。 纷扰的世俗世界怎能深藏不露,今天我再次踏入这烟霞缭绕的山中。 采集回山中的药材,用剡溪的藤纸记录下这山中美景。 看着那颓败的前朝寺庙,与年老的僧人相互对视,心中感到一丝慰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西樵山的深切怀念与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中,“香丘”、“碧云层”等意象描绘了山中的幽美景色,而“尘海”与“烟霞”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后两句通过描绘采集药材和记录美景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留恋。最后,与颓败寺庙和年老僧人的对视,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区怀瑞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