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硕肤病中对菊

独喜东篱不世情,霏黄绽紫亦分明。 病容未肯因卿瘦,诗思遄飞仗若轻。 蕊隐月华随赏客,香闻天际惹鸣莺。 雪霜何物能侵尔,烛浪先生细数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象征隐居或田园生活。
  • 不世情:不世俗,超脱尘世的态度。
  • 霏黄绽紫:形容菊花颜色鲜艳,霏黄指淡黄色,绽紫指紫色花朵盛开。
  • 病容:指生病时的面容。
  • 诗思遄飞:诗思迅速飞扬,形容创作诗歌时的灵感迸发。
  • 蕊隐月华:花蕊隐藏在月光下,月华指月光。
  • 香闻天际:香气远播至天边。
  • 惹鸣莺:吸引黄莺鸣叫。
  • 烛浪先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翻译

独自欣赏东边篱笆下那超脱尘世的菊花,淡黄和紫色的花朵在盛开中分外鲜明。尽管病中的面容不会因此而消瘦,但诗思却如飞一般轻盈,迅速涌动。花蕊在月光下隐约可见,吸引着赏花者,香气甚至飘至天边,惹得黄莺鸣叫。雪霜之类的东西怎能侵扰你呢?烛浪先生细细数着这些英俊的花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独喜东篱不世情”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而“病容未肯因卿瘦”则体现了即使在病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最后两句“雪霜何物能侵尔,烛浪先生细数英”则进一步以菊花的坚韧象征诗人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坚持自我追求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修养。

陈是集

陈是集,字虚斯(一作期),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琼山(今属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属海南)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举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书舍人,出使蜀粤诸王。既复命,被人嫁祸而入狱,会赦得免。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乡里。清兵占琼,绝粒而亡。著有《南溟诗集》、《中秘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四有传。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