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南使君紫诠招同李宫詹山公袁通政密山梁太史药亭蓝山人采饮游灵洲予以事不果往诸公分韵及之仍同游韵八首
目送轻帆出越城,灵洲西去趁潮平。
山环野寺天中断,水绕高台月四明。
荷叶采为酣饮具,梵钟和入苦吟声。
髯苏诗石苍苔上,不获同君蹑屩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风景秀丽的小岛或地区。
- 越城:指越国(古代国名,位于今浙江省一带)的城池。
- 潮平:指潮水退去,水面平静。
- 山环野寺:山峦环绕的野外寺庙。
- 天中断:形容山势高耸,仿佛将天空切断。
- 月四明:形容月光皎洁,四周明亮。
- 荷叶采为酣饮具:采摘荷叶作为饮酒的器具,形容野外饮酒的雅趣。
- 梵钟:寺庙中的钟声。
- 苦吟声:指诗人苦心吟咏的声音。
- 髯苏:指苏轼,因其胡须浓密,故称髯苏。
- 诗石:刻有诗文的石头。
- 蹑屩行:穿着草鞋行走,形容徒步旅行。
翻译
我目送着轻快的帆船离开越城,乘着潮水平缓向灵洲西去。山峦环绕着野外的寺庙,仿佛天空在此中断,水流绕过高台,月光照耀四周明亮。采摘荷叶作为饮酒的器具,寺庙的钟声与苦吟的诗声和谐相融。苏轼的诗文刻在苍苔覆盖的石头上,可惜我未能与你们一同穿着草鞋徒步旅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目送友人乘船远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旅途的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山环野寺”、“水绕高台”等,展现了灵洲的幽静与美丽。同时,通过“荷叶采为酣饮具”和“梵钟和入苦吟声”等细节,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能与友人同行的遗憾,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