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汤惕庵先生

早辞旄节遂抽簪,渺渺高踪不可寻。 江上二毛生子舍,天中孤月照臣心。 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 近别海头无一字,壶公岩迥璧潭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这里指官职。
  • 抽簪:古代官员将簪子抽出,表示辞官归隐。
  • 渺渺:形容遥远或深远。
  • 高踪:高尚的行迹。
  • 二毛:指头发斑白,这里可能指年老。
  • 生子舍:指在家中生子,比喻隐居生活。
  • 天中:天空之中。
  • 孤月:孤独的月亮。
  • 臣心:臣子的忠诚之心。
  • 青松:常绿乔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指隐士的居所或隐士自己。
  • 半夜吟:在深夜中吟咏,表达隐士的清高和孤独。
  • 海头:海边。
  • 壶公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隐士的居所。
  • :远。
  • 璧潭:清澈的潭水,比喻隐士的高洁。

翻译

早早辞去了官职,选择了抽簪归隐,那高远的行迹如今已难以追寻。 江边,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家中安享晚年,天空中孤独的月亮照亮了臣子的忠诚之心。 青松自会千年不老,白石则聊以在夜半时分吟咏。 最近离别海边,没有留下任何消息,壶公岩深远,璧潭清澈深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辞官归隐的老人,他的生活宁静而高洁,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中“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