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南士归山阴

八月从象郡来,九月归稽山下。天生落落穆穆人,姿形不类风尘者。 广州城西东篱花,酒杯偶共良朋家。匆匆含意未及道,相视颠毛俱有华。 著书何处期之子,谢公精舍清晖里。云中黄鹄安可留,目送飞鸿日千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象郡:古代地名,今广西一带。
  • 稽山:即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 落落穆穆:形容人的性格开朗而庄重。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
  • 东篱花:指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
  • 颠毛:指头发。
  • 谢公精舍:指谢安的居所,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 清晖:明亮的阳光。
  • 黄鹄(huáng hú):黄色的天鹅,比喻高洁的人。
  • 飞鸿: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翻译

八月从象郡归来,九月又归于稽山之下。你是天生的开朗庄重之人,与那些世俗纷扰者不同。 在广州城西的东篱下赏花,偶尔与好友共饮。匆匆之间未能尽意交谈,相视之间发现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 你在何处著书立说,期望能与你相见,在那谢公的清晖精舍里。云中的黄鹄怎能久留,目送着飞鸿,一日千里远行。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张南士归山阴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落落穆穆人”形容张南士的性格,与“风尘者”形成对比,突出了其超脱世俗的品质。后文通过“东篱花”、“颠毛俱有华”等意象,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短暂与珍贵,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尾的“云中黄鹄”和“飞鸿”则寄寓了对友人远行和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