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十四首

· 陈第
大夫立嫡,周鲁之纲。 无嫡以长,国有典常。 云胡武仲,欲乱旧章。 取媚季武,成厥稚狂。 絜尊旅献,遽易大行。 悼子既定,已则奔防。 几废二勋,致蔡徬徨。 竟列盟首,丹书不忘。 事不恕施,智也曷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í):正妻所生的儿子,特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 典常:典章制度。
  • 武仲:人名,此处指季武子。
  • 稚狂:幼稚而狂妄。
  • 絜尊旅献:絜(xié),清洁;尊,酒器;旅,祭祀时的一种礼节;献,献祭。这里指进行祭祀的仪式。
  • 大行:指皇帝或君主的丧礼。
  • 悼子:人名,季武子的儿子。
  • 二勋:指两位有功勋的人。
  • 丹书:用朱砂书写的文书,多指重要的法律文件或盟约。
  • 恕施:宽恕和施加。
  • 曷臧(hé zāng):何善,何好。

翻译

大夫确立继承人,是周鲁两国的纲常。如果没有嫡子,就立年长的儿子,国家有固定的典章制度。季武子为何想要破坏这旧有的规矩?他取悦于季武子,显得幼稚而狂妄。在祭祀时,突然改变皇帝的丧礼。悼子被确定为继承人后,他自己却逃到了防地。这几乎使两位有功勋的人的地位受到威胁,导致蔡国的人感到彷徨。最终,他还是被列为盟约的首位,重要的法律文件中没有忘记他。他的行为不值得宽恕,这样的智慧又有何好处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季武子行为的批评,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礼法和典章制度的重视。诗中,“大夫立嫡,周鲁之纲”一句,即表明了作者对于继承制度的看法,认为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而季武子的行为,被视为对这一制度的破坏,因此受到了作者的严厉批评。诗的最后,通过“事不恕施,智也曷臧”的反问,进一步强调了季武子行为的不当,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否定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