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九江村旧居先寄亲旧

浮家今拟动归桡,家在中洲宛转桥。 菊落秋英频扫径,池平春水渐通潮。 妻儿已解安容膝,亲友难忘是久要。 斑鬓经冬拌白尽,青山如画待归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家: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 归桡:归舟,回家的船。
  • 中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 宛转桥:曲折的桥梁。
  • 菊落秋英:秋天菊花凋落的花瓣。
  • 扫径:清扫小径。
  • 春水渐通潮:春天的水逐渐与潮水相连。
  • 妻儿已解安容膝:妻子和儿女已经理解并安于简朴的生活。
  • 久要:长久以来的约定或承诺。
  • 斑鬓:花白的鬓发。
  • 拌白尽:任由变白。
  • 归樵:归隐山林,樵夫的生活。

翻译

如今我打算结束漂泊的生活,乘船归家,家就在那水中小岛上的曲折桥梁旁。秋天的菊花凋落,我频频清扫着落英的小径,春天的池水渐渐与潮水相连。妻子和孩子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简朴的生活,而我心中难忘的是与亲友们的长久约定。斑白的鬓发在冬天任由它变白,而那如画的青山正等待着我归隐山林,过上樵夫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情。诗中通过描绘秋菊落英、春水通潮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同时,诗人与亲友的久要不忘,显示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最后,斑鬓白尽、青山待归的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