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舟中

壁势临江断,涛声入海遥。 众流趋郡国,万舸逐风潮。 越峤王封壮,秦军伯气销。 图南安所适,行矣见扶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壁势:指江边陡峭的崖壁。
  • 涛声:波涛的声音。
  • 众流:众多河流。
  • 郡国:古代行政区划,指郡和诸侯国。
  • 万舸:无数的船只。
  • 越峤:指越地的山岭。
  • 秦军伯气销:指秦朝的军威和霸业已经消逝。
  • 图南:指向南方进发。
  • 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比喻仕途的升迁或事业的迅速发展。

翻译

江边陡峭的崖壁仿佛将江面切断,波涛的声音传到遥远的海域。众多河流奔向郡国,无数船只随着风潮前行。越地的山岭显得王者的封地雄壮,秦朝的军威和霸业已经消逝。向南方进发,寻找安身之所,行进中可见仕途的升迁或事业的迅速发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壮阔的江景和历史变迁,通过“壁势”、“涛声”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江河的壮丽与浩渺。诗中“越峤王封壮,秦军伯气销”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地理结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结尾的“图南安所适,行矣见扶摇”则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