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坐客咏席上所见效小庾体十一首咏砚

旧时马上声,今向席间鸣。 花月意恒满,关山恨暂平。 芳尘萦袖出,纤指逐弦清。 莫以别离曲,来承欢宴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庾体:指模仿南朝诗人庾信的诗体。
  • 区大相:明代诗人,此处指诗的作者。
  • :用于磨墨的文具,常与书写、文雅相联系。
  • 关山:指边疆或边关的山,常用来象征边塞或离别的情感。
  • 芳尘:指美好的尘埃,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萦袖:缠绕在衣袖上,形容动作轻盈、优雅。
  • 纤指:细长的手指,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手。
  • 逐弦清:随着琴弦的振动而发出清脆的声音,形容音乐的悦耳。
  • 别离曲:表达离别之情的音乐或歌曲。

翻译

曾经在马上传唱的声音,如今在宴席间再次响起。 砚台的花纹和月光似乎总是圆满,关山的离恨暂时被平息。 美好的尘埃轻轻飘出衣袖,细长的手指随着琴弦的振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不要用那些表达离别之情的曲调,来承载这欢宴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巧妙地将文雅的书写工具与音乐、宴会和离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诗中“花月意恒满”形容砚台的花纹和月光的圆满,寓意着美好和完整;而“关山恨暂平”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暂时被宴会的欢乐所抚平。后两句通过“芳尘萦袖出,纤指逐弦清”进一步以优雅的动作和悦耳的音乐来渲染宴会的气氛,最后一句则提醒人们不要让离别的悲伤影响到欢聚的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情感的淡化。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