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君不闻蜀山多阴稀见日,群犬吠之盈万室。又不闻野人有妇一目偏,出见举世皆不妍。 是非好恶何有定,昨者高岸今为渊。劝君且自酣杯酒,劝君不用狂开口。 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闻之皆却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山:指四川一带的山。
  • (fèi):狗叫。
  • 一目偏:指一只眼睛有缺陷。
  • :不正,这里指眼睛有缺陷。
  • (yán):美丽。
  • 高岸:指高高的河岸。
  • :深水。
  • (hān):畅饮。
  • 戈矛:古代兵器,比喻争论或冲突。
  • 却走:退走,逃跑。

翻译

你难道没听说过蜀山常年阴暗,很少见到阳光,成群的狗对着它狂叫,声音传遍万家。又或者你没听说过有个野人的妻子只有一只眼睛,她出来看到的世界都显得不美丽。

是非和喜好哪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昨天还是高高的河岸,今天却变成了深水。我劝你还是尽情畅饮杯中美酒,劝你不要轻易开口批评。

自古以来,正直的言论就像戈矛一样尖锐,听到的人都会害怕得逃跑。

赏析

这首诗通过蜀山和野人妇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是非好恶没有固定标准的观点。诗中“高岸为渊”的转变,进一步强调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最后,诗人以“正言自古有戈矛”来警示人们,直言不讳的言论往往会引起冲突和恐惧,因此劝人谨慎言行,享受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洞察和对言论自由的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