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桑榆回首望朝晖,隙驷光阴迅若飞。 一世有言同结舌,百年无日不开扉。 每愁酒尽莺花满,预喜春生笋蕨肥。 击壤自今歌帝力,杖藜还著住山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榆:比喻晚年、晚期。
  • 隙驷:比喻时间流逝迅速,如同驷马过隙。
  • 结舌:闭口不言。
  • 开扉:开门。
  • 莺花:指春天的景色,莺啼花开。
  • 笋蕨:春天的蔬菜,笋和蕨菜。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歌颂太平。
  • 杖藜:拄着藜杖,指隐居生活。
  • 住山衣:隐士的衣服。

翻译

回首望去,晚年如同夕阳,而朝霞依旧灿烂,时间如驷马过隙般飞逝。 一生中,人们常常闭口不言,但百年间,每一天都值得敞开心扉。 每当酒尽之时,春天的莺歌燕舞便满园生辉,预见春天来临,笋和蕨菜也肥美起来。 从今往后,我将以击壤之歌颂扬帝王的恩德,拄着藜杖,穿着隐士的衣服,继续我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晚年与朝霞、时间流逝与心扉敞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桑榆回首望朝晖”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晚年的自省,又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后文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之美映衬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帝王恩德的感激,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