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雷峰天然禅师

孤高如月万方看,至道无言仰颂难。 垂老尚闻勤梵行,太平先已薄儒官。 身为硕果时方剥,书满名山墨未乾。 曾住朱明洞天上,仙人不敢爱还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高:超然独立,高超出众。
  • 至道:至高的道理或道德。
  • 无言:无法用言语表达。
  • 仰颂:仰望并颂扬。
  • 垂老:接近老年。
  • 梵行:佛教徒的修行。
  • 儒官:儒家学者或官员。
  •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成就或成果。
  • :剥夺,减少。
  • 名山:著名的山岳,常指隐居或修行的圣地。
  • 墨未乾:墨迹未干,比喻作品或思想新鲜。
  • 朱明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还丹:道教中炼制的仙丹,能使人长生不老。

翻译

他超然独立,如同明月一般,被众人仰望,但至高的道理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仰望并颂扬。 即使年老,仍勤奋地修行佛法,早在太平盛世时,就对儒官的地位不屑一顾。 他身为硕果仅存的大师,此时正值其影响力减弱之时,但他的著作遍布名山,墨迹未干,思想依旧新鲜。 他曾在道教的仙境朱明洞天中居住,连仙人都不敢与他争夺还丹。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雷峰天然禅师的卓越品格和深厚修行。诗中,“孤高如月”形象地描绘了禅师的超凡脱俗,而“至道无言”则表达了其深奥的教诲难以言传。后两句强调了禅师即使在晚年仍不懈修行,对世俗的儒官地位不以为然,显示了他的高洁和超脱。最后两句则通过道教的仙境和还丹的典故,进一步提升了禅师的神秘和崇高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禅师的精神风貌。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