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门:地名,在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
- 三忠祠:为纪念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而建的祠堂。
- 萧萧:形容风声。
- 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死后化为杜鹃,啼声悲切。
- 愁人:指作者自己,也泛指心怀忧愁的人。
- 海水有门分上下:指厓门海峡,海水在此分为上下游。
- 江山无地限华夷:意指国土辽阔,不分华夷(汉族与非汉族)。
- 畏向苍苔读旧碑:害怕在长满青苔的石碑前读历史,因为历史记载了悲壮的故事,令人心生畏惧。
翻译
山间的树木在风中萧萧作响,厓门两侧的波浪至今仍带着悲凉。 荒凉的殿堂中传来杜鹃的悲啼,十年来,心怀忧愁的人们在这里拜祭古祠。 海水在厓门分为上下游,而江山辽阔,不分华夷。 我停舟于此,也正经历着艰难的日子,害怕在长满青苔的石碑前读那些记载着悲壮历史的文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厓门三忠祠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末年抗元英雄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沉思。诗中,“山木萧萧风又吹”与“两厓波浪至今悲”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而“望帝啼荒殿”与“愁人拜古祠”则进一步以象征和实写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对英雄的哀思。后两句“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则巧妙地以地理景象寓意国家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结尾的“畏向苍苔读旧碑”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