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采饮山人耦耕图

饮犊于上流,洗耳犹为污。 采薇而食之,西山乃周土。 昔贤立人极,以作狂澜柱。 制行岂不高,厥躬亦云苦。 何如扶犁翁,日以牛为伍。 睅目皤其腹,不闻复不睹。 采山而饮河,安问今与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饮犊(yǐn dú):给牛喝水。
  • 洗耳:比喻不愿听、不愿问世事。
  • :玷污。
  • 采薇:采摘野菜,指隐居生活。
  • 西山:指隐居之地。
  • 周土:周朝的土地,这里指世俗之地。
  • 立人极:树立人的最高标准。
  • 狂澜柱:比喻能够抵御世俗诱惑的力量。
  • 制行:行为准则。
  • 睅目(hàn mù):眼睛突出。
  • 皤腹(pó fù):大肚子。
  • 采山而饮河:指隐居山林,自由自在。

翻译

在上游给牛喝水,洗耳不愿听世事,仍觉得被玷污。采摘野菜为食,西山虽是周朝的土地,但已远离世俗。

昔日的贤人树立了人的最高标准,作为抵御世俗诱惑的柱石。他们的行为准则难道不高尚吗?但他们自身也很辛苦。

不如扶犁的老翁,每天与牛为伴。眼睛突出,肚子大,不闻不问世事。在山中采摘,河边饮水,安然自得,不问今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饮犊于上流,洗耳犹为污”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感,而“采薇而食之,西山乃周土”则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后文通过对扶犁老翁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安逸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