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十首燕台

山河百战鼎终分,叹息漳南日暮云。 乱世奸雄空复尔,一家词赋最怜君。 铜台未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 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漳南:指漳水之南,即今河北省南部,三国时期曹操的势力范围。
  • 奸雄:指曹操,因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被视为乱世中的英雄,但也有奸诈的一面。
  • 铜台: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是曹操晚年的享乐之地。
  • 笙伎:指演奏笙的伎女,这里指铜雀台上的歌舞娱乐。
  • 石马:指曹操墓前的石雕马,象征其生前的权势。
  • 出水文:指石马上的水波纹饰,这里可能暗指曹操的墓葬被破坏,石马露出水面。
  • 七十二坟:传说曹操为了防止后人盗墓,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
  • 汉将军:指曹操,他生前曾被封为汉朝的魏王,死后其子曹丕建立魏国,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翻译

历经百战,山河分裂,鼎足之势终成。我叹息着,望着漳水之南的日暮云彩。乱世之中,奸雄曹操空有其名,而我最欣赏的是你一家的词赋才华。铜雀台上,笙歌未散,而曹操墓前的石马却已露出水面的纹饰。秋草遍布七十二座疑冢,再也没有人能表彰那位汉朝的将军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曹操及其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曹操才华的赞赏。诗中“山河百战鼎终分”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动荡局势,而“叹息漳南日暮云”则抒发了对曹操时代的怀念与哀思。后句通过对曹操的评价,既指出了其在乱世中的权谋,也表达了对曹操文学才华的欣赏。结尾的“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消逝,透露出一种沧桑和悲凉的情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