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漳南:指漳水之南,即今河北省南部,三国时期曹操的势力范围。
- 奸雄:指曹操,因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被视为乱世中的英雄,但也有奸诈的一面。
- 铜台: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是曹操晚年的享乐之地。
- 笙伎:指演奏笙的伎女,这里指铜雀台上的歌舞娱乐。
- 石马:指曹操墓前的石雕马,象征其生前的权势。
- 出水文:指石马上的水波纹饰,这里可能暗指曹操的墓葬被破坏,石马露出水面。
- 七十二坟:传说曹操为了防止后人盗墓,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
- 汉将军:指曹操,他生前曾被封为汉朝的魏王,死后其子曹丕建立魏国,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翻译
历经百战,山河分裂,鼎足之势终成。我叹息着,望着漳水之南的日暮云彩。乱世之中,奸雄曹操空有其名,而我最欣赏的是你一家的词赋才华。铜雀台上,笙歌未散,而曹操墓前的石马却已露出水面的纹饰。秋草遍布七十二座疑冢,再也没有人能表彰那位汉朝的将军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曹操及其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曹操才华的赞赏。诗中“山河百战鼎终分”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动荡局势,而“叹息漳南日暮云”则抒发了对曹操时代的怀念与哀思。后句通过对曹操的评价,既指出了其在乱世中的权谋,也表达了对曹操文学才华的欣赏。结尾的“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消逝,透露出一种沧桑和悲凉的情感。
陈恭尹的其他作品
- 《 送陈嵩山观察之任凉庄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 》 —— [ 明 ] 陈恭尹
- 《 哭王础尘十首 》 —— [ 明 ] 陈恭尹
- 《 上巳日燕集西山草堂分得青字二首 》 —— [ 明 ] 陈恭尹
- 《 徐戢斋君侯寿日未能躬祝追忆昨月扁舟奉晤于双塔松桥之间作诗奉寄 》 —— [ 明 ] 陈恭尹
- 《 锦岩先祠有梅一树春将半犹盛花在粤中为希有与巨川俊斯咏之 》 —— [ 明 ] 陈恭尹
- 《 送刘静庵 》 —— [ 明 ] 陈恭尹
- 《 送刘显之归蜀 》 —— [ 明 ]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