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劳书升观察赴召入都便道归石门省觐二首

黔山一线走滇池,转粟曾供百万师。 盖代勋劳天上识,暂时膏雨岭南知。 盛年早定千秋业,信宿真成九罭诗。 当日声名推第一,即看雄略又如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黔山:指贵州的山。
  • 滇池: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古代属于滇国。
  • 转粟:转运粮食。
  • 盖代:超越时代,指功勋卓著。
  • 膏雨:滋润的雨,比喻恩泽。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今广东、广西等地。
  • 盛年:壮年,指人生中最有作为的时期。
  • 信宿:连夜,形容时间短暂。
  • 九罭:古代的一种大网,比喻捕捉大鱼的大网,这里比喻重要的任务或职位。
  • 声名:名声,名誉。
  • 雄略:宏伟的策略或才能。

翻译

贵州的山脉如一线延伸至云南的滇池,曾经转运粮食供应百万大军。 你的功勋超越时代,天上的星辰都知晓,短暂的恩泽也让岭南人民感受到。 壮年时你已奠定千秋伟业,连夜之间真如九罭诗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日的名声推为第一,现在看来你的雄才大略更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劳书升观察赴京并顺道回家省亲的作品。诗中,陈恭尹赞扬了劳书升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岭南地区的影响。通过“黔山一线走滇池”和“转粟曾供百万师”描绘了劳书升在边疆的军事贡献,而“盖代勋劳天上识”和“暂时膏雨岭南知”则突出了他的功绩被广泛认可。后两句“盛年早定千秋业,信宿真成九罭诗”和“当日声名推第一,即看雄略又如斯”则表达了对劳书升未来事业的期待和对其才能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陈恭尹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