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林驿

· 贝琼
朝发白水村,夕次皂林驿。 水腥无饮马,林墨有归翮。 昔时兵交地,白骨如山积。 万灶今已夷,风亭焕新饰。 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 团团关山月,夜逐南征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zhāo):早晨。
  • :出发。
  • :驻扎、停留。
  • :发出难闻的气味。
  • 翮(hé):鸟的翅膀,这里代指鸟。
  • 兵交地:交战的地方。
  • 万灶:军队的营帐、锅灶等生活设施,代指军队营地。
  • :平,这里指被夷为平地。
  • 星散:像星星一样分散,形容居民分散居住。

翻译

早晨从白水村出发,傍晚停歇在皂林驿。河水散发着腥气,连马都不愿饮用,树林昏暗幽深,只有归巢的鸟儿。这里曾是往昔兵家交战的地方,白骨堆积如山。曾经众多的军队营地如今已被夷为平地,只有风亭重新装饰,焕然一新。当地居民依然分散居住,老人们看到陈旧的遗迹悲伤不已。那圆圆的关山之月,夜晚里一直追随着向南远行的旅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皂林驿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沉重创伤。开篇点明行程,自然流畅地引出下文对皂林驿环境的描写。 “水腥无饮马,林墨有归翮”,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此地的荒芜凄凉,水腥难闻,林暗鸟飞,让读者仿佛亲临那衰败的场景。 “昔时兵交地,白骨如山积”则直接回溯历史,将战争的残酷直白呈现,白骨堆积的描写触目惊心,传达出对战争的谴责 。 “万灶今已夷,风亭焕新饰”,今昔对比强烈,曾经军队活动的痕迹已消失殆尽,如今只有风亭焕然一新,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又转而描写当地百姓,他们依然散落各处,而父老见到故迹就悲伤,进一步强调战争给人民心灵造成的巨大伤痛。最后“团团关山月,夜逐南征客”,以景作结,那明月仿佛有情感,伴随征人,给全诗增添了几分孤清和无奈的情绪,也让人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回味战争留下的创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借景叙事抒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