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

· 方回
倦眠书砚付埃氛,烟尽当窗一篆云。 黠鼠谁令如鬼物,痴猫吾欲与弹文。 雨馀自揣薪槱绝,客里尤怜仆厮勤。 花尽春残不须惜,好谋归棹趁南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倦眠:疲倦地睡眠。
  • 书砚:书写用的砚台。
  • 埃氛:尘埃和雾气,比喻尘世的纷扰。
  • 一篆云:一缕轻烟,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 黠鼠:狡猾的老鼠。黠(xiá):狡猾。
  • 鬼物:鬼怪,这里形容老鼠狡猾如鬼。
  • 痴猫:愚笨的猫。
  • 弹文:弹劾的文书,这里指责备或批评。
  • 雨馀:雨后。馀(yú):剩余,这里指雨后的剩余。
  • 薪槱:柴火和草料,比喻生活的基本需求。槱(yǒu):堆积的柴草。
  • 仆厮:仆人,这里指家中的仆役。
  • 归棹:归船,指回家的船。
  • 南薰:南风,这里指温暖的南风季节。

翻译

疲倦地睡眠,将书砚放置一旁,远离尘世的纷扰,烟雾散尽,窗前仿佛有一缕轻烟缭绕。狡猾的老鼠谁让它如此像鬼怪,愚笨的猫,我真想写文章批评它。雨后,我自知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经断绝,客居他乡,尤其怜悯家中的仆役辛勤。花儿凋谢,春天将尽,无需惋惜,我只想好好谋划,趁温暖的南风季节乘船归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夜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中,“倦眠书砚”与“一篆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黠鼠”与“痴猫”的比喻,诗人巧妙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末句“好谋归棹趁南薰”则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温暖季节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