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淳邑风水山人何君

· 方回
谁保南阳百世阡,控颐别颊每堪怜。 发丘郎将焉容禦,裸葬王孙幸获全。 何所不如围即墨,厥今安在像祁连。 小诗更举樊崇事,好与慈孙孝子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古代有“南阳出相”之说,指人才辈出。
  • 百世阡:指长久的墓道,比喻长久的名声或家族的延续。
  • 控颐别颊:形容人的面容憔悴,意指生活困苦或遭遇不幸。
  • 发丘郎:古代传说中的盗墓贼。
  • 焉容禦:怎能抵御。
  • 裸葬:不以任何物品陪葬的葬法。
  • 王孙:贵族子弟。
  • 即墨:地名,今山东省即墨市,古代有即墨之战,比喻坚守不屈。
  • 祁连: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古代有祁连山之战,比喻英勇抗敌。
  • 樊崇:人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领袖之一,后被曹操所杀。
  • 慈孙孝子:指孝顺的子孙。

翻译

谁能保证南阳的百世墓道,那憔悴的面容每每令人怜悯。 盗墓贼怎能抵御,裸葬的贵族子弟幸而得以保全。 何处的坚守不如即墨,如今的英勇安在祁连山? 小诗再举樊崇的事迹,好让孝顺的子孙传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阳、即墨、祁连等地的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诗中“控颐别颊”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悲惨境遇,而“发丘郎”与“裸葬王孙”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最后提及樊崇,意在激励后人继承先贤的忠孝精神,传承家族的美德。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