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粟堆:指坟墓,这里特指唐玄宗的陵墓泰陵,因其位于金粟山而得名。
- 曲江宫殿:唐代长安城南的曲江池畔的宫殿,曾是皇家游乐之地。
- 委荒苔:指宫殿荒废,长满了苔藓。
- 鸿燕:大雁和燕子,常用来比喻时光的流逝。
- 偃月人:指三国时期的关羽,因其兵器为偃月刀而得名。
- 浣花翁: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曾在成都浣花溪畔居住而得名。
- 崦:山。
翻译
野鸟在金粟堆上呼唤着风,曲江的宫殿已荒废长满了苔藓。 谁来评说这世间的对与错,大雁和燕子屡次惊觉春天的去来。 那位使用偃月刀的英雄如今已化为朽骨,而浣花溪畔的诗人杜甫,即使在醉意中也不曾眉头舒展。 吟诵完你的诗后,我登上山岗,夕阳西下,我仍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英雄和文人的缅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金粟堆”、“曲江宫殿”等意象,勾画出历史的沧桑,而“鸿燕屡惊春去来”则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无奈。结尾处的“立尽斜阳尚懒回”更是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深留恋。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题云泉题咏 》 —— [ 元 ] 方回
- 《 观灯小酌十四夜半大风而雨 》 —— [ 元 ] 方回
- 《 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 》 —— [ 元 ] 方回
- 《 谒东坡祠 》 —— [ 元 ] 方回
- 《 次韵高子明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宾旸啼字犹字二首 》 —— [ 元 ] 方回
- 《 三月初五日同诸友自城南游水西书事 》 —— [ 元 ] 方回
- 《 六月十七日十八日大雨闻贼欲降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