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凌应兰玉传诗序

· 方回
壬戌同先祖,登名四十年。 吾衰逃世网,子学绍家传。 好作声名计,姑随仕宦缘。 王奇有故事,即见旅朝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戌: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具体指哪一年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确定。
  • 登名:指通过科举考试,名字被登记在册,即中举。
  • 世网:比喻社会的种种束缚和限制。
  • 子学:指儿子或后辈的学问。
  • 绍家传:继承家族的传统和学问。
  • 声名计:指追求名声和地位的计划。
  • 仕宦缘:指做官的缘分或机会。
  • 王奇:人名,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诗中的特定人物。
  • 旅朝贤:指在朝廷中任职的贤能之士。

翻译

在壬戌年,我们共同承袭了先祖的荣耀,至今已四十年。我因年老力衰,逃避了世俗的纷扰,而你则继承了家族的学问。愿你好好谋划自己的声名,顺其自然地追求仕途上的机遇。王奇的故事还在流传,你将很快见到那些朝廷中的贤士。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赠给凌应兰的序诗,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祝福。诗中,“壬戌同先祖,登名四十年”回顾了家族的荣耀历史,而“吾衰逃世网,子学绍家传”则体现了诗人对后辈继承家学的欣慰。最后两句“王奇有故事,即见旅朝贤”则是对后辈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王奇一样,成为朝廷中的贤能之士。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族和后辈的深厚情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