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有感

· 方回
十年前此日,视篆上严州。 借服初金佩,峨冠尚黑头。 乾坤谁失驭,江海已横流。 保土虽无恙,忘家弗自谋。 寒门惊瓦裂,痴子困萍浮。 追忆危阽急,都忘屈辱羞。 众推真胆大,孰察暗眉愁。 盗贼诛锄定,租佣减阁优。 民功差稍稍,己事太悠悠。 绵薄稀储峙,贪婪恣取求。 冥怀随命运,失意起冤雠。 屡跋三关马,更乘四渎舟。 长城青冢月,大汉黑山秋。 甫息台卿担,空馀季子裘。 解官终欠早,破产复奚尤。 酹柏悲先垄,畦蔬偃故丘。 信书无一得,负债有千忧。 倒箧衣俱典,连床药未瘳。 不如穷百姓,何谓古诸侯。 公论谁诗可,莲花博士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视篆(shì zhuàn):指担任官职,处理公文。
  • 借服:指借用官服。
  • 金佩:金质的佩饰,指官服上的装饰。
  • 峨冠:高高的帽子,古代官员的礼帽。
  • 黑头:指年轻。
  • 失驭:失去控制。
  • 横流:泛滥,比喻社会动荡。
  • 保土:保卫国土。
  • 忘家:不顾家庭。
  • 寒门:贫寒的家庭。
  • 瓦裂:瓦片破裂,比喻家庭破败。
  • 痴子:愚笨的人,自谦之词。
  • 萍浮: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
  • 危阽(yán):危险临近。
  • 屈辱羞:屈辱和羞耻。
  • 盗贼诛锄:指剿灭盗贼。
  • 租佣:租税和劳役。
  • 减阁优:减少和优待。
  • 民功:对民众有益的功绩。
  • 己事:自己的事情。
  • 绵薄:微薄。
  • 储峙(zhì):储备。
  • 贪婪:贪得无厌。
  • 冥怀:深远的思考。
  • 命运:天命,宿命。
  • 冤雠(chóu):冤仇。
  • (bá):翻越。
  • 三关:指重要的关隘。
  • 四渎:指四条大河。
  • 长城青冢:指边疆的景象。
  • 大汉黑山:指辽阔的边疆。
  • 甫息:刚刚停息。
  • 台卿:指高官。
  • 季子裘:季子,指季布,裘,皮衣,比喻贫寒。
  • 解官:辞去官职。
  • 破产:家产破败。
  • 酹柏(lèi bǎi):浇酒于柏树,祭奠先人。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畦蔬:田间的蔬菜。
  • 故丘:故乡的山丘。
  • 信书:指学识。
  • 负债:欠债。
  • 倒箧:倒空箱子,形容贫困。
  • 连床药:指长期生病。
  • (chōu):痊愈。
  • 诸侯:古代的封建领主。
  • 公论:公众的评价。
  • 莲花博士:指有学问的人。

翻译

十年前的今天,我担任了严州的官职。起初借用官服,佩戴金饰,头戴高帽,那时我还年轻。天下失去了控制,江海泛滥,社会动荡。我虽然保卫了国土,却忘记了家庭,没有为自己考虑。贫寒的家庭如同破裂的瓦片,我这个愚笨的人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回忆起那危险的临近,我都忘记了屈辱和羞耻。大家推崇我胆大,却没有人察觉我内心的忧愁。盗贼被剿灭,租税和劳役得到减少和优待。对民众有益的功绩逐渐显现,而自己的事情却显得遥远。我微薄的储备,贪婪的欲望。深远的思考,随着命运的安排,失意引发了冤仇。多次翻越重要的关隘,乘船穿越四条大河。边疆的长城和青冢下的月光,辽阔的边疆和黑山的秋天。刚刚停息了高官的担子,只剩下贫寒的季布的皮衣。辞去官职终究还是欠早,家产破败又有什么可怨尤的。浇酒祭奠祖先的坟墓,田间的蔬菜覆盖了故乡的山丘。学识一无所获,欠债却有千般忧愁。倒空箱子,衣服都典当了,长期生病,药物还未痊愈。不如穷苦的百姓,古代的封建领主又如何。公众的评价谁能得到诗的认可,莲花博士的同伴。

赏析

这首作品是元代诗人方回对自己十年前担任官职时的回忆和反思。诗中,方回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期的责任感与牺牲,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和家庭困境的无奈与忧愁。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顾,诗人展现了自己在公与私、责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挣扎。诗的结尾,方回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