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孙元京:人名,诗人的朋友。
- 见过:来访。
- 言诗:谈论诗歌。
- 嗟:叹息。
- 接对:接待应对。
- 稠:频繁。
- 苏门:指苏门山,位于河南省辉县,相传晋代阮籍曾在此长啸。
- 逸响:超凡脱俗的声音。
- 长啸:高声吟咏。
- 湘浦:湘江边。
- 馀情:余情,未了之情。
- 远游:远行。
- 新息:地名,今河南省息县。
- 乘果下:骑着果下马,果下马是一种矮小的马,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故名。
- 襄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 漫钓:随意钓鱼。
- 槎头:船头。
- 吾衰:我已衰老。
- 公犹健:您仍然健壮。
- 好控:善于驾驭。
- 飞车:快速的车。
- 跨九州:游历全国。
翻译
我眼前惊叹地见到了这位才子,只是遗憾未能频繁地接待应对。他的声音如同苏门山上的长啸,超凡脱俗,又在湘江边续写着未了的远游之情。新息之地需要骑着果下马,而襄阳则有人随意地在船头钓鱼。我已经衰老了,而您依然健壮,善于驾驭快速的车,游历全国。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对孙元京的赞美之作,通过描绘孙元京的才华和风采,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和羡慕。诗中运用了苏门山的长啸和湘江边的远游等典故,形象地展现了孙元京的超凡脱俗和未了的远游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已衰老,但仍羡慕孙元京的健壮和游历全国的豪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