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 方回
纷纷肉食笑儒冠,赖有吾徒耐岁寒。 心远要期来哲共,眼高不受俗书瞒。 樽前笑语窥胸次,灯下工夫见笔端。 好向故都求益友,归时敢作去时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肉食:指享受俸禄的官员。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 吾徒:我们这类人,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耐岁寒:比喻能够经受艰难困苦。
  • 心远:心志高远。
  • 来哲:后来的贤人。
  • 眼高:眼光高远,不满足于现状。
  • 俗书:指平庸的书籍或学问。
  • 樽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合。
  • 窥胸次:窥探内心。
  • 灯下工夫:指在灯光下勤奋学习。
  • 见笔端:指通过笔墨表达出来。
  • 故都:指历史悠久的城市。
  • 益友:有益的朋友。
  • 归时:回来的时候。
  • 去时:离开的时候。

翻译

那些享受俸禄的官员嘲笑读书人,幸好有我们这些朋友能够经受岁月的寒冷。心志高远,期望与后来的贤人共同追求,眼光高远,不满足于平庸的学问。在酒杯前欢笑交谈,窥探彼此的内心,在灯光下勤奋学习,通过笔墨表达出来。希望在古老的城市中寻求有益的朋友,回来的时候能够比离开时更加出色。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珍视,以及对于高远志向和深厚学问的追求。诗中,“耐岁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心远”、“眼高”的强调,展现了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渴望与贤人共同进步,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最后,作者希望在旅途中寻求益友,以此来提升自己,体现了其不断自我完善的人生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