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魏鹤台并呈虚舟

· 方回
损益相因俯仰间,人才世事颇相关。 熙丰消息黄龙府,濂洛源流白鹤山。 此道不随高岸改,吾徒宁作野云閒。 世家但保书灯在,莫羡云霄玉笋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损益相因:指事物的得失、利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俯仰间:形容时间极短,转眼之间。
  • 熙丰:指宋神宗时期的熙宁和元丰年号,这里泛指宋朝。
  • 黄龙府:古代地名,位于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这里可能指代宋朝的边疆或重要政治事件。
  • 濂洛源流:濂指濂溪,洛指洛阳,两者都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这里指代宋代理学的传承。
  • 白鹤山: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具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地方。
  • 此道:指儒家之道或正道。
  • 高岸改:比喻世事变迁,环境改变。
  • 吾徒:我们这些人,指作者及其同道。
  • 野云閒:比喻隐逸的生活,不受世俗束缚。
  • 世家:指有世代相传的家族。
  • 书灯:指读书的灯光,象征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 云霄玉笋班:比喻高官显贵,特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翻译

得失利弊在转眼之间相互影响,人才和世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朝的边疆消息和理学的传承,都与白鹤山有关。儒家之道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这些人宁愿选择隐逸的生活。只要家族中能保有读书的灯光,就不必羡慕那些高官显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儒家正道的坚定信念。诗中,“损益相因俯仰间”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暗示了人才与世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后文通过对宋朝历史和理学传承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儒家之道的不变性。最后,作者以家族书灯为喻,表达了对学问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