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硙吟

· 方回
槁木岂有情,顽石且无知。 何术使之动,不假人力施。 纬竹以为车,堰水江之湄。 湍流既迅急,枢轴为斡移。 朽杵辄雀跃,死磨犹骥驰。 一日殆百斛,成功归簸筛。 吾闻往古初,冥冥若愚痴。 火食尚未悟,人与禽兽嬉。 圣智既有作,便利无不为。 机事至此极,机心开自谁。 所以桔槔人,旁贻瓮汲嗤。 马本龁草物,教之谙战鼙。 铁若不入冶,焉有剑与锥。 工械日以广,生灵日以糜。 平生子方子,拙直为人欺。 见巧终不喜,讽此舂硙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舂硙 (chōng wèi):古代的一种磨粉工具,类似于磨盘。
  • 槁木 (gǎo mù):枯死的树木。
  • 纬竹 (wěi zhú):用竹子编织成的。
  • 堰水 (yàn shuǐ):筑坝拦水。
  • (méi):水边。
  • 湍流 (tuān liú):急流。
  • 枢轴 (shū zhóu):机械装置中的转动中心。
  • 斡移 (wò yí):转动。
  • (chǔ):舂米或捣物的棒。
  • 雀跃 (què yuè):形容轻快跳跃的样子。
  • 骥驰 (jì chí):比喻迅速。
  • (dài):几乎,差不多。
  • (hú):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 簸筛 (bǒ shāi):用簸箕和筛子筛选。
  • 冥冥 (míng míng):形容无知无觉的状态。
  • 火食 (huǒ shí):用火烹饪食物。
  • 机事 (jī shì):机械的事情。
  • 机心 (jī xīn):机巧的心思。
  • 桔槔 (jié gāo):古代的一种提水工具。
  • 旁贻 (páng yí):旁边给予。
  • 瓮汲 (wèng jí):用瓮提水。
  • 龁草 (hé cǎo):吃草。
  • 谙战鼙 (ān zhàn pí):熟悉战鼓的声音,指训练有素。
  • 工械 (gōng xiè):机械工具。
  • 生灵 (shēng líng):指生物,这里特指人类。
  • (mí):消耗,浪费。

翻译

枯死的树木哪有什么情感,顽石更是无知无觉。有什么方法能让它们动起来,而不需要人为的施力呢?用竹子编织成车,筑坝拦水在水边。急流既已迅急,机械的中心便开始转动。朽杵轻快跳跃,死磨也迅速转动。一天几乎能磨出一百斛的粮食,成功归功于簸箕和筛子的筛选。我听说在古代初期,人们像愚痴一样无知无觉。直到学会用火烹饪食物,人们才逐渐与禽兽区分开来。圣智之人开始创造,便利的事物无所不为。机械的事情到了极致,机巧的心思又是谁开启的呢?所以使用桔槔的人,旁边给予用瓮提水的人嘲笑。马本只是吃草的动物,却被训练得熟悉战鼓的声音。铁如果不经过冶炼,哪来的剑和锥子。机械工具日益广泛,人类的生活也日益消耗。我这个平生愚直的人,总是被人欺骗。看到巧妙的事物终究不喜欢,我讽刺这首关于舂硙的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古代舂硙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反思了人类对机械的依赖和机械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诗中,“槁木”、“顽石”象征着自然的原始状态,而“纬竹”、“堰水”则代表了人类智慧的介入。诗人通过对舂硙的描写,表达了对机械化进程中人类智慧和机巧心机的批判,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