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晴

· 方回
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 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 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 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 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 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骤雨:突然下起的大雨。
  • 诗眼:指诗人的观察力或诗中的精彩之处。
  • 返自德:返回内心的道德修养。
  • 维兹:这里。
  • 巴蜀:古代指四川一带。
  • 取道:选择路线。
  • 浮梁:古代的一种桥梁形式。
  • 仆曹:仆人。
  • 负胆气:有勇气。
  • 恭惟:恭敬地认为。
  • 天所棐:天意所赐。

翻译

突然下起的大雨送走了残余的雪,山涧的水位涨到了半膝高。水流缓缓地流入深溪,我想它应该已经涨得很高了。红色的泥土被流水染红,青色的泥土被流水染绿。每一步都陷在烂泥中,我作为诗人的观察力反而回到了内心的道德修养。这里的九江路,原本是通往巴蜀的重要驿站。但现在情况并非如此,我选择了一条经过浮梁侧的路线。西边有几个大港口,春天的涨水常常泛滥。既没有桥也没有船,我的仆人为我感到忧虑。我这个老人有着勇气,经常为了万里行程而动身。在江河湖海之间,我径直渡过,毫无畏惧。我恭敬地认为这是天意所赐,难道不正是正直的体现吗?只要前行,就没有什么可苦的,前方的路都是晴朗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骤雨、残雪、山涧、流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诗中“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一句,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后文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天意的敬畏和信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