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不寐三首

· 方回
夜卧户不闭,夫岂无窥觎。 偷儿定知我,空室一物无。 向来穷太守,解官五载馀。 小儿近挈累,故乡已宁居。 弃屋俟买□,竣事将届途。 囊中米几斗,案上数帙书。 弊衣及破褐,载之不盈车。 饥寒久安命,不寐何所谟。 攲枕背暗灯,自笑如鳏鱼。 早知事乃尔,曷不倾我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窥觎(kuī yú):偷窥,觊觎。
  • 挈累(qiè lěi):携带家眷。
  • 俟买(sì mǎi):等待出售。
  • 竣事(jùn shì):完成事情。
  • 帙书(zhì shū):书卷,书籍。
  • 弊衣(bì yī):破旧的衣服。
  • 破褐(pò hè):破旧的粗布衣服。
  • 鳏鱼(guān yú):比喻孤独无伴的人。

翻译

夜晚睡觉时门不关闭,难道没有偷窥的人吗?小偷肯定知道我,空荡的房间里什么都没有。曾经是贫穷的太守,解职已经五年多了。我的小儿子最近带着家眷,故乡已经安定居住。放弃房屋等待出售,事情即将完成,我将踏上旅途。囊中只有几斗米,案上放着几卷书。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粗布,装载起来也不满一车。饥寒交迫久了,已经安于命运,不睡觉又能做什么呢?背对着昏暗的灯光斜靠在枕头上,自嘲像孤独的鳏鱼。早知道事情会这样,何不倒空我的酒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官员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清贫和无奈。诗中“夜卧户不闭”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贫穷,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接受。后文通过对衣物、书籍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贫困。最后,诗人以“鳏鱼”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