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贫士七首

· 方回
龚夬坐何罪,持扇行觅钱。 唐意介之孙,忍饿死空山。 我尝读史册,怅望南渡前。 似兹良亦多,晚辈未可姗。 此责有所归,冠裳天地颠。 祸至崩杞国,彼悔其奚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龚夬(gōng guài):人名,具体历史人物。
  • 持扇行觅钱:手持扇子四处寻找钱财。
  • 唐意介:人名,具体历史人物。
  • 忍饿死空山:忍受饥饿,最终死在荒山之中。
  • 史册:历史书籍。
  • 南渡前:指南宋南渡之前的历史时期。
  • 晚辈未可姗:晚辈不应该轻视或嘲笑。
  • 冠裳天地颠:比喻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
  • 崩杞国:比喻国家崩溃或社会动荡。
  • 彼悔其奚言:那些后悔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翻译

龚夬究竟犯了什么罪,他手持扇子四处寻找钱财。唐意介的孙子,忍受饥饿,最终死在荒山之中。我曾经读过历史书籍,深感惆怅地望着南宋南渡之前的历史。像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晚辈们不应该轻视或嘲笑他们。这个责任有其归属,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当国家崩溃或社会动荡来临时,那些后悔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提及历史人物龚夬和唐意介的孙子,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持扇行觅钱”和“忍饿死空山”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悲剧。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和秩序混乱的忧虑,以及对后辈应承担责任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