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

· 方回
太学师名士,初踰志学年。 树萱竭甘旨,肯室擅林泉。 盗踵兵戈起,家并里社全。 陈蕃旧悬榻,惜未致斯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学:古代官办的最高学府。
  • 志学年:指十五岁,古人认为十五岁是开始学习的年龄。
  • 树萱:种植萱草,萱草被认为是忘忧的象征。
  •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孝顺父母。
  • 肯室:愿意居住的地方。
  • 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
  • 盗踵:盗贼的踪迹。
  • 兵戈:战争。
  • 里社:乡里,社区。
  • 陈蕃: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悬榻待客著称。
  • 悬榻:挂起坐榻,表示尊敬待客。
  • :招致,邀请。

翻译

在太学中,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刚刚过了十五岁的学习之年。他种植萱草,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愿意居住在山林泉石之间,独占那片隐居之地。盗贼的踪迹和战争的硝烟四起,但他的家庭和乡里却得以保全。陈蕃曾悬榻待客,可惜未能邀请到这位贤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轻学者的形象,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品德上也是孝顺和隐逸的典范。诗中通过对比战乱与家庭的安宁,突出了这位学者的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的可贵。末句以陈蕃悬榻的典故,表达了对这位贤士未能被重用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贤才的渴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