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莫:莫,通“暮”,春莫即春末。
- 担上:担子上面,指担子中售卖的牡丹花。
- 浑不识:完全不知道,浑然不觉。
翻译
今年匆匆忙忙地过了清明,春末时节几乎没有连续十天的晴朗日子。在担子上的牡丹花还允许人们欣赏,但在城中,人们却完全听不到莺鸟的歌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担上牡丹与城中莺声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和城市生活单调的感慨。诗中“春莫曾无十日晴”一句,既反映了春天的多雨,也暗含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后两句则巧妙地以牡丹和莺声为媒介,抒发了对自然美景和生机勃勃春意的怀念。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宾旸张氏山园红菊 》 —— [ 元 ] 方回
- 《 览古五首 》 —— [ 元 ] 方回
- 《 送紫阳赵山长治台叟三首 》 —— [ 元 ] 方回
- 《 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三渡遂登五岭 》 —— [ 元 ] 方回
- 《 木香花 》 —— [ 元 ] 方回
- 《 次韵曹清父营生坟追和范石湖韵四首 》 —— [ 元 ] 方回
- 《 九月八日宾旸携酒西斋晚登秀亭次前韵 》 —— [ 元 ] 方回
- 《 大衍易吟四十首 》 —— [ 元 ] 方回